市场种类
购买本书

我们的市场包括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其他有特点的金融工具(可转债、分级基金)市场。我们市场最大的特点是散户众多。

 

一、股票市场简介

 

(一)A股双向扩容

 

我们参与最多的是A股市场,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中户、大户都有。机构这些年发展非常快,因为A 股市场迎来了双向扩容时代。所谓双向扩容,就是上市公司涌现,机构投资者也大量出现,整个过程伴随着两轮大的牛熊市。

 

1. 第一轮牛熊市

 

第一轮牛熊市是从2006年开始的。那一轮大牛市,大部分上市公司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实现了全流通;大部分央企与国有银行实现了上市。从2007年开始,A股已经变成了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过去,因为大部分股份不能流通,股市和实体经济还没太大的关联。

 

2. 第二轮牛熊市

 

第二轮牛熊市,实际上是从创业板开始的,以2009年创业板挂牌、股指期货上市为标志,这是另外一次双向扩容。这次双向扩容与上一次的双向扩容已经不一样了。不一样在哪儿?上一轮牛市的双向扩容, 实际上对散户没有特别大的伤害,而这一轮牛市的双向扩容,对散户的伤害是很大的。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去散户化过程。

 

(二)去散户化过程

 

这个去散户化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

 

金融衍生工具出现之后,会产生更多的交易手段,以及更加复杂多变的对冲方法。对于这些方法,一般的小散户完全不具备操作条件,也没有这样的操作思维。

我在证券公司做了很多年的业务,2001—2002年的时候,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的股民主体,基本上是四五十岁的大妈。这些大妈很可爱,自称阿姨,管你叫小阿弟。2009年之后,这群人的日子其实是比


较难熬的,因为她们的知识层次到此为止,很难提高。这是去散户化的一个特点:这批人基本上“牺牲”了

 

2. 市场结构和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

 

这原来是一个纯散户的市场,现在变成了一个散户很多、散户的力量很弱同时又很容易被引导的市场

。这就导致所谓的“割韭菜”是割不完的。大量的“新鲜韭菜”怎么都能长起来。所以,不管什么样的操作方式

,只要能够吸引人群从一边往另外一边去,总是能够获得比较大的收益。

 

3. 监管层的过度保护

 

我们的监管层对于散户的保护是过度的。我这么说可能很多人不同意,但实际上你参与过海外市场交易就会知道,中国的股市也好,证监会也好,对于散户实际上是过度保护的。

以最简单的兜底为例。我们的股民赔钱了,有人把证券公司的营业大厅砸了;有人跑到上交所门口裸奔,举个牌子,上面写着“还我血汗钱”;有人分级基金做亏了,跑到证监局门口拉横幅;超日债违约,那不行,得围着奉贤区政府好好地闹。“只要赔钱了,你就得赔给我,因为我相信的是政府。”这些事情只有在中国才可能出现,在别的地方是不可能的。

我印象比较深的,大概是2007年,南京的一个营业部,有个老太太,本来要买茅台股份,结果买了茅台的权证。这个权证实际上是一个认沽权,最后赔得什么都没有了。最终,券商把钱赔给了这个老太太。过度保护导致去散户化过程始终没有加速。以我个人的推断,去散户化过程,在今后的许多年中,会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金融衍生品大发展的时代。

 

二、期货市场简介

 

期货市场本身是一个小众市场,商品期货这几年在一点点萎缩。大概100个投资者里也就几个人在做商品期货。由于金融期货的大发展,商品期货在整个期货行业的占比越来越小。

本身期货行业的地位就不如证券行业,银行是很强势的,券商次一级。券商大量收购期货公司,这就导致整个期货行业越来越边缘化。目前,中国共有4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和1家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以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商品期货的市场结构相对来讲是比较稳定的,参与人群都是很固定的,都是非常成熟的投资者,有很好的风险承受能力。这种风险承受能力体现在好多方面,比如说他们赔钱了从来不闹。

在国内市场,大家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买房的人是最脆弱的,一看房子还没拿到手,房价已经每平方米跌1万元了,立刻把售楼处砸了。股民其次,是围攻证监会的。最稳定的,反而是这些做商品的真正意义上的“赌徒”,做的东西也更加专业。商品本身是研究供需的,股票更多的是讲预期。

商品市场的参与结构近些年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典型的就是各种对冲基金越来越多。2013年是中国对冲基金的发展元年,国内对冲基金这几年快速发展,从最初的一些结构化的东西,陆续发展到伞型,基金行业在不断壮大。这种情况最先出现在期货市场,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因为国内的期货资管,这几年水平确实很高。

我之前在香港,跟当地的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问我:“你们做商品,大概一年的收益能有多少?”如果我们做无风险收益、低风险收益的商品的话,一年有20%的收益率就觉得还可以。我告诉他们大概一年有20%的收益率吧,但说这个的时候,我感觉有点惭愧,因为内地很多做商品的,爆发力很好、很稳健,


能把收益率做到百分之四五十、百分之五六十,甚至百分之七八十。而境外的同行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

。他们一年的收益率也就只有百分之三点几或百分之四点几,还不如一根中阳线,这在内地根本就没人看

 

 

三、金融衍生品市场简介

 

在中国证券市场,衍生品的出现是从2010年开始的。2010年的4月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从这个角度考虑,我认为应该感谢尚福林。他在任期内,解决了两个最大的问题:第一是股权分置的问题,他把中国上市公司原来大部分不能流通的股份变成了可以流通的股份;第二是开创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衍生品时代,股指期货就是他主推的。

 

1. 股指期货简介

 

什么是股指期货呢?它是基于股票现货的一个指数期货。人们对于股指期货的争议曾经非常大,证券交易所曾发布公告,要求提高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的保证金,并上调其手续费。我的观点其实是比较鲜明的:期指是中性的,有多就有空,有空必有多,我开了一张空单,那么肯定有一个人拿了相应的一张多单,因为多空是平衡的,不存在我可以利用期货去怎么样的问题,但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东西

,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股指期货之所以让大家看不懂,是因为它贴水比较大。举个例子,现货如果是3 000点,而期货只有2 8 00点或者2 900多点,这么大的贴水意味着什么?这么大的贴水就相当于空头说,我俩一起跑400米,我先让你跑50米,然后我再跑,照样比你跑得快。你可以认为这是空头很嚣张、很自信,也可以认为它是龟兔赛跑里的那只兔子,它在犯错误,这两种观点都可以。你如果觉得自己是后者,那应该去做多;你如果觉得自己是前者,想跟着他一起做,那就去做空;你如果觉得这个性价比不高,也可以不做。

实际上,金融衍生品在全球市场范围内,交易是非常活跃的。现在网上对于期指的印象有点“过街老鼠”的感觉,我认为网上的这种观点是比较幼稚的。衍生品与指数之间其实是相对的,并没有一定的多或者空的属性,它仅仅是一个衍生品。2015年5月之前,那种迅猛的上涨,也包含了期指的作用。它为什么会涨? 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升水,它还在涨?而存在这么大贴水时,它反而在跌?这里有不同的交易情绪。

 

2. 期权简介

 

目前,国内的金融衍生品主要还是期指。期权当下的情况不是特别活跃,但是也有资金投向期权,这可能跟国内的期指逐渐被限制有关。因为不让做期指,大家就去做期权。不论期权还是期指,对于个人户门槛都是比较高的。这样就衍生出来很多地下交易场所,在这里我提醒大家,不要去这种地方。

 

四、债券市场简介

 

从业之初,我是研究债券的。债券,还有一个学术名称叫固定收益。为什么叫固定收益?就是你在买债券的时候,其实已经知道了会获利多少,或者亏损多少。但是,我们一般不会看到亏损还去做。也就是说,债券实际上是一个知道起点、知道终点的品种。那么,债券的风险在哪里?风险在过程。交易债券需要的专业知识更多一些,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更大一些。

 

五、可转债和分级基金


还有一小类是比较有特点的一些品种,在我们国内市场上也是很特别的:一个是可转债,一个是分级基金。

 

1. 可转债简介

 

可转债这个品种只有中国有,海外市场是没有的。可转债表面上是债券,但也有转股的性质,类似于一个带有认股权证的债券。这个认股权证,到底值多少钱是由市场博弈决定的。从历史数据来看,可转债价格在存续期内很少有低于160元的时候,一般都会高于130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可转债的存续期基本上都是5~8年,那么在这5~8年里,只要有一次牛市,这只可转债基本上就“上天”了。

 

2. 分级基金简介

 

分级基金是这几年新出现的。这个品种的争议也比较大,大家都认为分级基金B份额的下折会导致很多人莫名其妙地亏损。其实,这还是因为交易的人没有研究透它,研究透的话,可以发现这些分级基金其实有很多玩法。

比如,我现在做现货,买现货抛期指锁定,同时把现货的拟合用分级基金来做,根据基金仓位进行调整。这样的话,我在分级基金上可以用A加B的溢价或折价来进行相应的套利,只要我的资金足够多,周转足够快,其实是无风险的。分级基金套利,每年裸套大概能套出12%以上的收益率,对于大额资金管理, 非常有吸引力。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