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成熟的欧美市场
购买本书

在上一篇文章当中,我们已经对金融衍生品有了大概的了解,从今天开始,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发展的较为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从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谈起

金融衍生品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开始盛行,从1972年和1973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上市金融期货和期权品种至今,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以规避税收与政府法规为主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以适应全球化和管理风险需要的发展,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管理和规避各种金融风险的发,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则可以称为是产品创新的全面发展时期,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这期间,爆发于美国,蔓延至全世界的次贷危机使得金融衍生品市场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低谷,但是,由滥用衍生品带来的问题不能否认衍生品本身的成绩。危机之后,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了更完善的发展,市场规范程度逐步提高、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国际地位也在日渐提升。


在这40多年当中,源自于各方面的压力促使金融衍生品不断推陈出新,一些金融衍生品包括利率、汇率和信用类等品种相继出现,各类机构不断加入到其中,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断扩大,全球都在积极接受金融衍生品,除了美国以外,还有很多发达金融市场,包括欧洲(法国、德国、英国等)、新加坡、印度、日本、韩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巴西等等,金融衍生品已然成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发展历程及现状 


现代意义的金融衍生品就是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美国经济结构转型和金融创新的成果。首个金融衍生品品种——外汇期货,就是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的,现在金融期货产品已经占据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总成交量的98%,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也从一个二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成为最大的金融期货市场。


随后的1975年,CBOT推出第一张利率期货合约——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期货合约;1982年,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期货价值线综合平均指数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股票配资,金融期货由此形成汇率、利率、指数三大系列;同年,CBOT推出期权,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交易提供了新的对冲工具。


1988年,《巴塞尔协议》催生了对政府债券的需求,此后,诸如亚洲金融危机、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衰亡、互联网泡沫破灭、次贷危机等一系列信用事件的发生进一步促进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到如今,美国依旧是世界规模最大、创新最为活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其交易规模占全球份额近40%,是全球商品、金融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并引领着全球各地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趋势。


 监管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模式则采取的是政府监督、行业自律、交易所自我管理的“三级监督管理制度”,但主要以政府监管为主。


美国的监管制度有两方面特点,一是集中设计有条理且完善的市场法律制度,国家和比较独立的金融市场管理机构具有承担市场监督管理的责任。第二是层次性,重点关注国家监督下的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等各个自律组织的职能,行业自律,交流监督三个层次。从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角度上来看,金融衍生品交易参与的中介包括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证监会(SEC)、美联储和货币监理署。


欧洲金融衍生品市场

 发展历程及现状 


从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来看,不同的市场存在着不同的产品创新路径,主要取决于市场发育程度和制度环境差异。不同于美国汇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复杂衍生品的顺序,欧洲较先发展的是股指期货、股指期权、股票期权(备兑权证)股权类衍生产品,在成功之后则陆续开始发展利率和汇率衍生产品,这与亚洲很多国家的发展顺序相似。


欧洲的衍生品市场历史悠久,但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则比美国晚了十年左右,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目睹了美国逐步繁荣起来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伦敦主要的商品经纪商、商业银行、外汇经纪商和证券公司一致要求英格兰银行设立金融期货市场。


1982年9月,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ond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1992年与伦敦期权市场合并后改名为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正式开业,最初上市的是3月期欧洲美元存款利率期货、英镑对美元外汇期货及长期金边国债期货等品种。交易所的组织采取会员制形式,市场参加者中个人投资者较少,交易的目的也主要是套期保值


随后,欧洲开始了金融自由化改革,推动欧洲各国衍生品交易所成立,到九十年代的时候,欧洲的主要国家已经纷纷成立了各自的衍生品交易所,交易所衍生品标的以本国金融产品为主

随后,欧盟正式成立,为了适应欧元区经济体、泛欧金融市场的形成,欧盟各国自身交易纷纷合并,衍生品交易所之间、证券与衍生品交易所之间合并,成立交易所集团。德国、瑞士的期货期权交易所合并成为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法、比、荷、葡等国的证券与期货交易所合并后组建了泛欧交易所(Euronext)


21世纪之后,随着电子交易的普及和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这种整合并购变得更加激烈,2000年Euronext成立后,频繁经历了多次股权变更。又在2002年合并伦敦国际金融期权期货交易所和葡萄牙交易所。2012年,ICE又通过并购获得了NYSEEuronext,并将其LIFFE、Euronext进行分拆。大规模并购之后,英国、德国成为欧洲最主要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近年来,欧洲衍生品市场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超过了证券现货市场,成为欧洲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ESMA)10月18日发布了首个欧盟衍生品市场年度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底,欧盟衍生品市场公开交易7400万笔交易,名义总价值达到660万亿欧元。其中,利率衍生品占比最高,达到69%;货币(外汇)衍生品次之,占比达12%。


不过,2017年以来英国脱欧事件动摇了欧盟统一的金融市场,也影响了伦敦作为金融中心的吸引力,脱欧导致的不确定性让一些金融机构撤出伦敦,也给欧洲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带来了一定冲击。然而,这对于其他市场,比如发展中的亚洲金融中心(新加坡、日本、香港等)来说,却不失为一个抢占市场的好机会。


 监管 


次贷危机之后,欧盟的金融监管体系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有了较大程度完善,新设了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ESRB),同时原银行、保险、证券三个监管委员会升级成为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欧洲保险和养老金管理局(EIOPA)、和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ESMA),共同组成欧洲金融监管机构体系。其中,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监管由ESMA负责。


欧洲各国在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改革中,重在区域监管合作和协调沟通,充分整合各国的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果。这其中,ESMA主要负责监督各国证券监管机构执行欧盟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拟定欧盟统监管规章指引、技术标准和立法草案等。对各国金融机构和市场交易的日常监管权利仍然掌握在各国证券监管机构手中,但ESMA有权对各国监管机构执行欧盟法律法规的情况发布指令或提出警告,并可在“紧急情况下禁止或限制可能威胁欧盟金融体系稳定的金融活动和产品”。


2018年之前,在欧盟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都要遵守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法规(MiFID,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2018年1月开始,新的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法规MiFID II开始实施,MiFID II修订的内容涉及投资服务提供方式、指令豁免范围、交易场所的组织规定、数据服务提供商的授权和义务、合格监管部门的制裁权利、第三国公司设立分公司等方面,MiFID II不仅覆盖更广泛的交易场所,也将覆盖所有的金融工具。


MiFID II提出了关于场外衍生品、中央对手方和交易存托机构的立法建议,要求标准化的衍生品交易从场外转入场内交易,将监管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商品衍生品及其他符合要求的衍生品,并确保相应交易发生在受监管平台。


MiFID II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安全、公平和透明的交易环境,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防范技术发展可能为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过,MiFID II的实施使得机构的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盈利空间缩小,导致一部分机构面临生存挑战,短期内,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金融市场整体的交易量,但从长期看,MiFID II的实施有助于市场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小结

美国和欧洲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次贷危机时期,都同样遭遇了很多批评意见,也都经历过监管混乱、缺失的年代。然而,时间证明了金融衍生品对于一个国家发展金融市场的重要意义,在全球化趋势之下,我国也不可能回避金融衍生品市场,国家也在积极研究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产品,创建我们自己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就像“金融衍生品之父”利奥·梅拉梅德说的,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是个孩子。我们在正走在欧美金融衍生品市场走过的发展之路上,但有欧美的发展创新经验和监管不力的教训在前,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创新之路可以走得更加顺畅,孩子终究会长大,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就将会看到一个更加成熟和完善的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